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教学工作 - 教学成果 - 正文

课程教材资源开发成果

发表日期:2020-07-07 10:11:49 | 点击数:

分项任务建设内容

实际完成情况

课程教材资源开发

2015年:

1.修订与完善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;建设1门在线开放课程:《软件需求工程》;完成5门课程资源开发:《软件项目管理》、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《Java程序设计》《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》、《编译原理》。

2.建设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理论教材《Java程序设计》;2门实践教材:《软件需求工程实验教程》《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》(超额完成1门));1门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《云计算》。

3.主持建设校级2门微课程。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。

课程教材资源开发

2016年:

1.修订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;完成2门学科基础《软件需求工程》、《软件工程导论》、2门专业核心《算法与数据结构》《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》、4门专业方向课程资源建设;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、《自动化测试》、《Java高级程序设计》、《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践》获优课在线立项。建设1门省级微课程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

2.《系统测试分析与设计》2016年获“十三五校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;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材: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》、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指导》;1门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《信息系统设计》,超额完成1门实践教材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教程》;引进2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国际教材:《Data Structures with C++》、《Compiers 》(校级) 。

3.建设2门微课程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;建设2门SPOC课程《软件需求工程》、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。

课程教材资源开发

2017年:

1.根据“本科标准+职业能力”要求,修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;完成2门学科基础《软件需求工程》、《高级语言编程》、3门专业核心《人机交互技术》《数据库》、《软件项目管理》课程资源建设工作;完成4门专业方向课;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《自动化测试》、《Java高级程序设计》、《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践》课程建设任务;《软件需求工程》2017年获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,并做好申报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的准备。(已完成);按照省级微课的要求建设3门微课程: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、《变异测试》,前2门被推荐参加省级微课竞赛,未获奖。

2.建设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:《算法与数据结构》,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材《大数据》、《大数据库》1门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;《大数据实验手册》;引进2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国际教材:《Introduction To JAVA   Programming》、《SMALL C++ How to Program》。1门省级重点教材:《系统测试分析与设计》完成编写与出版筹备工作。

3.建设3门微课程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、《变异测试》;建设2门SPOC课程《软件需求工程》、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。(校级)。

课程教材资源开发

2018年:

1.根据“本科标准+职业能力”,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,修订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。完成4门专业方向课程完成4门专业方向课;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《自动化测试》、《Java高级程序设计》、《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践》课程建设任务;建设1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(软件需求工程,已完成);1门课程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被立项为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建设课程(超额完成);按照省级建设要求继续修改与完善3门微课程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、《变异测试》。

2.建设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:《软件需求工程理论与实践》已获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教材;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材;《系统测试分析与设计》、《深度学习》、《数据挖掘》《大数据可视化》,(超额完成2门);1门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《C/C++程序设计实用案例教程》;引进2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国际教材《Artificial Intelligence》、《Modern Operating   Systems》;1门省级重点教材《系统测试分析与设计》已出版

3.建设3门微课程《沙中淘金——用例识别》、《一个挂钩的思考——通用链》、《变异测试》;建设3门SPOC课程《软件需求工程》《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》《Web前端技术》。



版权所有:中国·yl23455永利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邮编:211169 电话:025-86188709 E-mail:rjxy@jit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