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雨花英烈事迹 - 正文

年龄最小的雨花英烈——袁咨桐

发表日期:2020-05-20 21:52:19 | 点击数:

人物介绍

袁咨桐同志,又名袁庆吾、袁荣先生于1914年,贵州赤水县(现习水县土城镇)人。他从小深受爱国思想的影响,1929年来南京,进入晓庄师范读书,并加入共青团。入团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,阅读革命书籍,向同学和农民群众进行宣传。1930年袁咨桐任共青团晓庄支部书记。同年5月、8月两次被捕,9月17日被敌人枪杀于雨花台。袁咨桐的代表作品有剧本《玫瑰花》。

人物生平

1914年,袁咨桐出生于贵州赤水县。10岁时,舅舅张华封将他托付给好友黄齐生,并在其创办的达德学校学习。袁咨桐进校后,学习勤奋,手脚勤快,深得黄齐生夫婦喜爱。

1926年3月31日,国民党在重庆屠杀共产党人,黄齐生的学生王景任等组织了“三·三一救援会”,并发表进步宣言。目睹了这些代表社会进步的事件,袁咨桐深受影响。1927年,黄齐生先被学校解职,接着又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接近共产党嫌疑等罪名通缉。黄齐生前往四川避难,当时13岁的袁咨桐不顾父兄的劝阻,毅然追随老师到四川,之后又到达上海。

在上海,袁咨桐见到了黄齐生的外甥,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,听他讲述世界革命形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。袁咨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,为他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。

同年,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(今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)。第二年,受陶行知之邀,黄齐生到校讲授文史课程,袁咨桐随行进入晓庄学院小学部读书。在晓庄学院,袁咨桐接触到了地下党组织,又秘密加入青年团,还创作了剧本《玫瑰花》,由晓庄剧社演出,向人们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。

1930年2月,上海地下党领导成立“中国自由大同盟”的消息传到南京,晓庄地下党支部联络了中央大学、金陵大学、东方中学、五卅中学等部分师生,成立南京中国自由大同盟分部,并在劳山举行成立大会,已升劳山中学读书的袁咨桐任团支部书记。

4月12日,国民党政府以晓庄学院“非法组织委员会,发布宣言,四处诱惑,扩大反动风潮,实行破坏京沪交通,扰乱社会秩序”的罪名,强行封闭晓庄学院,先后抓捕进步学生和人士30余人。

组织上安排袁咨桐去上海,他却坚持留在南京继续战斗。5月,袁咨桐在散发传单时被捕,最后还是由袁咨桐当国民党军官的大哥出面,将袁咨桐保释出狱。袁咨桐出狱后,继续坚持斗争。8月,袁咨桐再次被捕。敌人用各种酷刑想迫使他屈服。袁咨桐坚决不低头。敌人恼羞成怒,准备判他死刑。

黄齐生闻讯后,找到时任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谷正伦,希望能凭贵州同乡的情分和自己在社会上的声望营救袁咨桐。”谷正伦说释放袁咨桐可以,但他必须登报公开悔过,声明与共产党永远脱离关系。

袁咨桐坚持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,拒绝在谷正伦拿来的悔过书上签字,“一个人只要死得其所,虽死犹生。”他还写信给二哥:“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,还有什么顾虑的?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,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?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美、很美!”

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的法律,不满18岁的人不能被判死刑。敌人竟卑鄙地在判决书上将16岁的袁咨桐改了年龄,判处极刑。

1930年9月17日,袁咨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南京雨花台。为了信仰,英勇献身,袁咨桐的青春之花过早地凋谢了,但他的精神却独放其美,光芒万丈。

5359F

版权所有:中国·yl23455永利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邮编:211169 电话:025-86188709 E-mail:rjxy@jit.edu.cn